長期缺鈣之下,將會造成身體機能下降,以致衍生多種疾病,因此,美國才有營養學家提出「缺鈣是人體各種病源的主因」的論調。
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每9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症,65歲以上女性更是每4人就有1人罹患,且一般民眾對鈣質的攝取不足,長期缺鈣之後,除了骨鬆症上身,還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影響?而女性35歲後骨量開始流失,停經後速度更快,不得不特別注意。 鈣是人體必需礦物質中的一種,從幼童到成人、再到老年人,都需要鈣質來觸發體內系統運行,包括免疫、神經、循環、消化、內分泌等,鈣質肩負著重要的生理機能,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衛生署建議國人每日鈣的攝取量應為1,000mg,但是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發現19~64歲,平均男女鈣的攝取量分別為611mg與563mg,僅達到每天鈣質建議量的50~70%。
長期缺鈣之下,將會造成身體機能下降,以致衍生多種疾病,因此,美國才有營養學家提出「缺鈣是人體各種病源的主因」的論調
鈣質的兩大作用
1 以骨鹽的形式成為身體支架:
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占骨骼重量達40%以上。
2 以離子的形式參與生理功能與代謝作用:
血漿中的鈣約48%為離子形式,若血鈣濃度下降,導致神經組織太過興奮,就會導致手足抽搐。而骨鈣則可幫助協調血鈣濃度,當血鈣濃度太低時,骨鈣立即補充,保持平衡狀態,維持生理機能。當血鈣濃度到達一定數值後,多餘的鈣就會儲存在骨骼當中,或從尿液中排出,因此,骨鈣又被稱為「人體鈣的儲存庫」。
與身體各處息息相關
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人體所含的鈣約占體重的1.5~2%,約有99%以上的鈣,存在於骨骼及牙齒中,其餘散布在體液與組織器官中。當血鈣濃度過低時,副甲狀腺素會調節骨鈣補充,這個過程稱為「骨質分解」,當血鈣增加時,骨鈣相對的就會減少,一旦血鈣與骨鈣濃度沒有維持恆定狀態,就會造成疾病。因 此,適量補充鈣質,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不論是心臟跳動、骨骼形成、肌肉收縮、神經運動等,都需要有鈣質的介入,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鈣質沉積在骨骼上的速度(學名:鈣化速度)與骨鈣游離到血液中形成血鈣的速度(學名:游離速度)也會有所差異。像是嬰幼兒、青春期的鈣化速度,會比游離速度來得快,因此可以儲存骨本;但成人的鈣化及游離速度差不多; 而老年人則是鈣化速度會比游離速度慢,骨質流失快。
長期破壞血鈣平衡,就可能造成高血壓、動脈硬化、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神經退化疾病等慢性疾病,因此,劉怡里建議,應依照衛生署提供的鈣質建議量,針對自己的年齡補充足量的鈣質,避免鈣化速度不及游離速度,提早流失鈣質。
各年齡層的鈣需求
不同年齡層需要鈣質的功用不同,因此,缺鈣時衍生的疾病也不盡相同:
◎嬰幼兒及兒童
嬰幼兒時期,骨骼中的鈣質每年會完全汰舊換新一次,充足的鈣質補充,是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
1 此階段需要大量的鈣質以發展骨骼成長,因此,一旦缺乏鈣質,就容易罹患佝僂症,骨骼會變軟、變形,致使骨骼無法支撐身體重量,身材會比同年齡的人來得更加瘦小、生長遲緩。
2 鈣質與神經調節功能有關,如嬰兒鈣質吸收不足,容易在夜間出現盜汗、夜間驚叫啼哭的症狀
3 兒童正是長牙階段,缺鈣將會導致牙床內質無法達到足夠的堅硬程度,而且也會造成生牙時參差不齊或上下牙咬合不正,在咀嚼食物時牙齒因不夠堅硬,無法抵抗咀嚼時的磨損,容易發生牙齒鬆動、崩塌、甚至脫落。
4 鈣質控制飲食中蘊含營養素進入細胞膜的能力,胃中的消化液含有大量的鈣質協調吸收營養素,如果缺鈣,可能會有食慾不振、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形發生。
◎青春期
骨本是要長期累積的,人的一生當中所需的骨本,約有40%是在青春期獲取,因此在這個階段,鈣質不只做為系統運行的媒介,同時還要儲存以因應未來使用。
1 青春期的孩子常會在睡夢中發生肌肉痙孿的現象,即俗稱的「抽筋」,大多數的家長會解釋為「正在長高」,其實這有可能是缺鈣所造成。
2 正在生長的階段,鈣質補充當然跟「長高」有關!與嬰幼兒時期相同,缺乏鈣質會造成生長遲緩,如果希望孩子與「林書豪」一樣高大,鈣質不可少。
3 學習階段頭腦運用頻繁,但缺乏鈣質時將容易有疲倦感、煩躁、精神不易集中,阻礙學習能力。
4 缺鈣時會引起神經肌肉的興奮感,使得眼外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再加上青少年使用電腦、看書頻率高,使得近視機率增加。同時,美國研究也證實,血鈣不足時,眼球壁的彈性也會受到影響,眼軸長度過長的情形下,就會造成近視。
◎成年人
臨床醫學證實,鈣質與許多慢性病相關,成年人保健正是預防慢性病發生的最佳時期。
1 體內鈣質不足時,將對肌膚結構造成不小的影響,輕微者可能會使肌膚失去光澤與彈性,引起過敏現象,嚴重者還會產生乾癬、搔癢、皮膚脫屑的病變,鈣制劑常見於治療蕁麻疹、濕疹等皮膚疾病。
2 美國一項長達13年的研究證實,缺鈣會造成高血壓。研究中發現,每天攝取1,300 mg鈣質的人,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每天只補充900mg鈣質的人少了12%之多。
3 研究顯示,由於鈣質可以調節神經傳導,對於有經痛的婦女,適量補充鈣質,有助減緩經期症候群。
4 當神經緊張、肌肉緊繃、情緒亢奮時會造成失眠症狀,鈣質幫助情緒平復、神經鬆弛,是助眠的好幫手。
5 美國一項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鈣吸收量高的婦女比低攝取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21%,顯示補充鈣質與預防糖尿病可能有正相關性。
6 根據發表在《英國營養學期刊》上的研究,補充鈣質有助於減重。
◎孕婦
胎兒的營養都是由母體供應,懷孕期間足月胎兒所需的鈣質,超過8成以上是在最後3個月獲得,且8個月後胎兒的牙齒與骨骼快速發育,需要更大量的鈣質,因此,懷孕婦女如果沒有吸收更充足的鈣,將影響母體與胎兒健康甚鉅。
1 鈣可以維持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當媽媽缺鈣時,新生兒會出現水腫現象。
2 缺鈣影響免疫系統的健康,新生兒較容易有體弱多病的現象。
3 對於孕婦來說,由於懷孕時鈣質流失多,產後可能會發生牙齒鬆動、掉落情況。
4 懷孕中期若缺鈣,多有抽筋、腰痠背痛、水腫等症狀。
◎老年人
身體老化影響老年人代謝能力,胃腸吸收能力也會相對減弱,因此,鈣質吸收大不如前,再加上老年人腿部肌肉退化,容易跌倒,導致骨折等時有所聞,更顯得鈣質在此階段的重要。
首當其衝就是骨質疏鬆,俚語的「老倒縮(台語)」就是因為骨質流失,導致骨骼嚴重鬆散,身高縮水、駝背,儼然成為老化代表作。
根據調查,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每9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症,65歲以上女性更是每4人就有1人罹患,成為老人常見疾病,更是奪走寶貴生命的危險因子。
從飲食著手,補鈣很簡單
劉怡里表示,缺乏鈣質對人體健康將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其實鈣質補充並不難,只是需要有足夠的維生素D配合,才能吸收最完整的鈣質。骨骼健康也需要具備多種 營養素,包含蛋白質、維生素V、D、K、鉀、鎂、鋅、銅、錳等。因此多做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運動,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並幫助鈣質吸收,是不論任何年 齡的人,都應該盡量做到。此外,從飲食方面著手,更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台灣民眾對鈣的攝取普遍不足,這在社會經濟如此發達的台灣社會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期待民眾更重視鈣攝取,減少因為缺鈣而帶來的疾病,保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文自 常春月刊 350期
你還再利用牛奶來補充鈣質嗎?
美國平均每個人所消耗的牛奶與乳製品是全球第一,若可以從牛奶或乳製品來補充鈣質強健骨骼的話,理應美國人的骨骼應該是優於其他國家,根據研究顯示結果恰恰相反,美國50歲以上的女性,髖骨骨折的比例竟然是全球名列前茅,代表牛奶可以補鈣其實是個迷思。
多喝牛奶,就能避免骨質疏鬆症的威脅嗎?
牛奶確實含有豐富的鈣質,不過也含極多蛋白質,牛奶又被稱做「液體肉」,1杯300克的牛奶約含300大卡的熱量與16公克脂肪,多喝牛奶就像多吃肉一樣會造成酸性體質,反而迫使骨骼中的鈣質釋出來中和體質,進而讓骨質密度下滑。
此外,牛奶還有一個很恐怖的事實,就是一頭乳牛在自然的狀態下,每天最多可以生產10磅的鮮奶,但為了增加鮮奶產量,只好餵食乳牛成長激素(BGH, Bovine Growth Hormone),讓它可以每天生產100磅的鮮奶。各位朋友可以想像一位沒有哺乳的婦女,每天卻要擠出給10個小孩要喝的奶水,那是什麼情景嗎?
而且,從近年來年輕女性的初經年齡提前,胸部提前變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牛奶中的成長激素或荷爾蒙,同時這些荷爾蒙也是刺激人類乳房惡性腫瘤的元凶,從統計資料也可得知乳癌的比例也是日漸提高。
一般成人每天的鈣建議攝取量需達1000毫克,在哺乳、懷孕、更年期的婦女建議每天要攝取高達1500毫克的鈣,不要以牛奶當做鈣的攝取來源了
平常市面上賣的健康食品都是錠狀,真的超難吞的 > <
我有買過綜合維他命一顆就2公分大
美安的都不會難喝喔!味道像汽水一樣~我家小朋友都很喜歡喝
Isotonic營養等滲系列獨特的地方就是擁有 "等滲透壓" 的專利,直接到小腸吸收
空腹喝5~10分鐘就可以吸收90%以上
新顧客要記得先註冊成為“優惠顧客” 直接點進去 ”註冊優惠顧客教學“
到shop.com購買的朋友我都會再附上量杯和湯匙給您喔!
Rita很高興幫大家服務的
如果沒有信用卡又很想買的朋友也可以e-mail或line我
e-mail:bulelife2@yahoo.com.tw
line:maritawu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