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氏族譜~彰化溪湖的巫氏祠堂

巫 氏 族 譜
宗支譜世系內容詳述
巫羅俊公一世至二十世
一世祖
巫羅俊,昭郎公之子,始祖考諱羅俊,字定生,號青州,隋開皇二年壬寅(582)四月八日丑時生,福建汀州府寧化石壁鄉祠孫,大宗祠,皇清敕祀忠義,唐授黃 連鎮將,唐麟德元年甲子(664)八月十一日未時卒于福建寧化,享壽八十有三。葬于嵩溪牛牯嶺,癸山兼丑。祖妣柴氏桂花、繼紀氏鳳華(593~671)。 生二子明甫、明達。
羅俊公,年少殊勇,天賦領導才能,帶領群眾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築堡自衛,抵抗來寇侵犯,開拓閩汀荒地數千里,不沐皇恩之偏外蠻荒,劃野分邑,使人民樂享 天倫,立下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成為開疆先祖。唐貞觀三年己丑(629),巫羅俊向朝廷報告要求授田定稅,唐太宗以宏揚其勦平寇亂,開化南蠻,治理有功, 勛業彪炳,特頒詔敕封巫羅俊公為黃連鎮將及威武侯,裘世祿,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爵封鎮國武侯,襲爵三世,柴氏、紀氏二妣俱封夫人。羅俊公開拓閩福汀郡 黃連峒(今之寧化縣),見[福建通志],寧化古稱黃連鎮,其區域包括現在的寧化、清流、建寧、明溪等縣。隋朝末年,中原戰火紛紛,民無寧日,人們為逃避戰 禍逐漸向南遷移,寧化這塊處女地,成了人們躲避戰亂的世外桃源,結群在此定居,成為客家祖地。羅俊公退休後定居寧化,為巫氏開閩始祖,又稱寧化一世祖,為 巫氏自中原南流之宗派。
開基始祖羅俊公,歿後與柴、紀兩夫人,合葬于故居竹筱窩(現寧化縣府院內)。至后唐同光二年甲申(924)縣令王雲議改邑于此,十三世志榮公駕叩閩王,奉 旨改葬清流縣永得里之嵩溪黃沙渡牛牯嶺,(今屬清流縣域),該祖墓群,已于1983年經清流縣人民政府重視,助資和派員與宗親集資共同按其原貌整修。現經 清流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於2002年巫羅俊公懷念堂管理委員會發起與海內外宗親集資共同重新整修墓園並於2004.10.3.至10.5.隆重 舉行圓墳祭典。
唐黃連鎮將巫公羅俊墓誌曰:羅俊字定生,號青州,元配柴氏、繼配紀氏合葬鎮西天興觀竹筱窩,即今邑治也,始縣令議改邑治於此,羅俊之裔孫志榮叩訴閩王,自 陳先世闢土功績,乞保遺骨無遷,閩王重違縣令之請,許本縣界內任志榮擇吉地相易,乃卜得永得里之嵩溪黃沙渡牛牯壅,改葬羅俊公及二妣於此,立祠曰福潭院, 而邑治遂祀羅俊為主神並祀二配焉。
福建省清流縣嵩溪 唐 黃連鎮將巫羅俊公墳,已被政府列為「國家文化保護範圍」立碑碑文曰:『巫羅俊墳建於後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清道光年間重修,左方五子五媳二六青磚而 築,巫公生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卒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享年八十二歲,隋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亂,羅俊年少負勇,保境安民,寇不敢犯,唐高 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黃連正式建制,加封為黃連鎮將。保護範圍:墳墓及墓前十五米左右二十米』
後人為紀念巫羅俊公開疆闢土功績,在縣衙左側建有『巫青州公祠』即土地祠,另在城區小溪邊建有『平陽古族』,即『巫氏總祖祠』。內祀有巫羅俊公及兩夫人塑 像,其聯曰 : 『黃連永鎮千秋固,翠水長流一脈香』。宋朝承相,信國公吉洲文天祥,表示對我祖先之崇高之敬意撰文曰 :『世以譜傳而不以像傳,能并以傳者,必其人勛業著于當時,功德鳴于後世,乃能留其譜與像,巫氏譜像燦爛可歷千百世而不替,子孫瞻前人之譜像,而不興仰止 之心者,未之有也!』。『巫氏總祖祠』因年代久遠腐朽不堪,由海內外宗親集資,已於1996年在原址重建落成,『巫羅俊公懷念堂』對外開放,已成為散居在 世界五大洲的巫氏後裔尋根訪祖及觀光旅遊之名勝,為我巫氏益加增光添色。

民國二十五年粵修譜記載 :
『唐授黃連鎮將,晉封鎮國武侯,清敕封忠義,寧化縣建立土地祠崇祀。』
『羅俊,字定生,號青州,自東晉末造,暹公由山西平陽,避亂兗州,轉徙入閩至劍津(在今福建南平縣東建溪),公於隋大業間,隨父昭郎公,奉祖骸遷居黃連 峒。葬竹筱窩,即今寧化縣治。時黃連遠在荒○,未入版圖,值李子通渡江都,遣使略閩地,土寇蜂起,公築堡衛眾,開峒為鎮,盜不敢犯,遠近爭附。唐貞觀三年 己丑(629), 詣闕上平寇策,謂黃連土曠齒繁,宜可授田定賦,朝廷嘉其闢土功績,授公為黃連鎮將,爵封鎮國武侯,兼授尚方劍戟,便宜行事,襲蔭三代。公生於隋開皇二年壬 寅(582)四月初八日丑時,歿唐麟德元年甲子(664)八月十一日巳時,享壽八十有三。原葬鎮西天興觀後竹筱窩與妣二夫人同穴。后唐同光二年甲申 (924),縣令王雲議改縣治於公葬地,嗣孫志榮公官別駕叩訴閩王,奉旨擇吉地相易,乃卜清流縣永得里之嵩溪黃沙渡牛牯壅,改葬公及二妣於此,癸山丁向兼 丑。未并遷仁、義、禮、智、信各公,祖骸在此而散建焉,迄清雍正元年(1723),督撫學臣諸大○學○公,功績彙奏題請勑祀忠義祠,來旨勑建忠義孝悌祠於 學宮,著照名宦鄉賢,例遞年春秋正祭官主祭,丁未奉位入祠,事蹟詳「汀州府志」「寧化縣志」,外有祠宇坟圖,祠記墓志,○○艾南英土地祠記,福潭院新舊遺 紀,俱另載。』
『配柴氏,閨諱七娘,封鎮國一品夫人,生隋開皇三年癸卯(583)七月二十二日辰時,歿唐龍朔二年壬戍(662)正月十九日未時,享壽八旬。生一子明甫。』
『繼紀氏,閨諱柳娘,封鎮國一品夫人,生隋開皇十三年癸丑(593)五月初三日戍時,歿唐咸亨三年壬申(672)六月二十七日午時,享壽八旬。生一子明達。』

羅俊派下二世祖
巫明甫,羅俊公之長子,字和玉 (長汀舊譜作玉和),奉命襲守黃連鎮,時土地日闢,戶口漸增,修貢如常。公生於隋開皇二十年庚申(600)九月十三日午時,卒於唐儀鳳元年丙子(676) 正月初八日巳時,享壽七十有七,原葬竹筱窩,後遷葬清流縣永得里蝦蟆岡又名巫家塚,壬山丙向兼亥巳,清雍正乙卯(1735)重修墓,載在坟圖譜內。妣俞 氏,生卒未詳,與公同穴。生一子萬宗。

羅俊派下三世祖
巫萬宗,明甫公之子,字真祥,一字元本,萬宗公官前唐總制,奉命襲守黃連鎮將職。公生於隋大業十二年丙子(616)四月十二日寅時,卒於唐嗣聖四年丁亥 (687)二月初九日午時,享壽七十有二,與妣同光三年由竹筱窩,後遷葬清流縣嵩溪馬公塘,丑山未向。有坟圖,另載坟圖譜內。妣蕭氏孺人,襲封夫人,生卒 未詳,與公同穴。生五子仁、義、禮、智、信。

羅俊派下四世祖
巫仁,萬宗公之長子,諱瑞一,字仁,公世襲黃連鎮將,生於唐貞觀六年壬辰(632)九月十三日戊時,歿唐嗣聖十年癸巳(693)四月十五日辰時,享壽六十 有二,原葬竹筱窩,後遷葬嵩溪青州公坟左稍後。五公五塚,山向一例,癸山兼子。有坟圖,另載坟圖譜內。妣葛氏孺人,閨諱瑞娘,襲封夫人,生卒失考,原葬竹 筱窩,後遷葬嵩溪仁公塚左稍前。五妣五塚,山向一例,丑山兼癸。生一子嘉善。

巫義, 萬宗公之次子, 生於唐貞觀八年甲午(634)八月初五日丑時,歿唐嗣聖十八年辛丑(701)二月十四日午時,享壽六十有八,葬所同仁公山向,義公裔有移長汀洋貝。妣胡氏孺人,閨諱秀娘。生卒未詳,葬所與仁公之妣同山向。生二子允郎、元郎。

巫禮,萬宗公之三子,生於唐貞觀十年丙申(636)十二月十六日午時,歿唐儀鳳二年丁丑(677)十一月二十一日子時,壽四十有二,葬所同仁公山向。妣陳氏孺人,閨諱吉娘。生卒未詳,葬所與仁公之妣同山向。生一子容郎。(另載生二子容郎、寶郎。)

巫智,萬宗公之四子,生於唐貞觀十三年己亥(639)四月二十一日戊時,歿唐弘道元年癸未(683)九月十八日卯時,壽四十有四,葬所同仁公山向。妣劉氏孺人,閨諱麗娘。生卒未詳,葬所與仁公之妣同山向。生二子進郎(養子)、遠郎。

巫信,萬宗公之五子,生於唐貞觀十六年壬寅(642)七月初六日申時,歿唐嗣聖十七年庚子(700)八月十七日未時,壽五十有九,葬所同仁公山向。妣張氏孺人,閨諱榮娘。生卒未詳,葬所與仁公之妣同山向。生五子本郎、峻郎、礽郎、杰(傑)郎、吉郎。

(以上,一至四世,均葬清流縣嵩溪黃沙口。福建省清流縣人民政府列為首批文物保護單位。清流縣嵩溪唐朝黃連鎮將「巫羅俊鎮將墳」周圍二十米,已立碑列為 「國家文化保護範圍」; 與1996年在福建寧化落成的『巫羅俊公懷念堂』,已對外開放,成為散居在世界五大洲、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巫氏後裔尋根訪祖及觀光旅遊之名勝。)

在巫羅俊鎮將墳,清流縣人民政府於一九八四年四月十日立碑
文曰:
『巫羅俊墳建于後唐同光二年(924),清道光年間重修,左方五子五媳二穴,青磚而築。巫公生于隋開皇二年(582),卒唐麟德元年(664),享年八十 三歲。隋末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巫羅俊年少負勇,保境安民,寇不敢亂,唐高宗乾封二年(667),黃連正式建制,加封為黃連鎮將。保護範圍墳墓及墓前十五 米,左右二十米。』

羅俊派下五世祖
巫嘉善,仁公之子,諱元保,生於唐永徽二年辛亥(651)十月初一日未時,卒於唐開元五年丁巳(717)四月十八日丑時,享壽六十有七。妣李氏孺人,後唐同光三年乙酉( 925),合葬於雷公坊中穴,乾山巽向。生二子良輔、良祐。

義公之長子,允郎,未詳。
義公之次子,元郎,生於唐永徽六年乙卯(655)六月十四日子時,卒於唐嗣聖三年丁亥(687)九月初十日未時,壽三十有三。妣鄒氏孺人,閨諱圓娘。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生三子良爵、良表、良傑。(長汀縣洋貝有義公允郎義公元郎二公派下裔孫。)
禮公之子,容郎,生卒未詳。與妣合葬於嵩溪爛泥坑。妣王氏孺人,閨諱銀娘。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生一子良善。
智公之長子,進郎,又名進命,居巫墩上守祖坟。
智公之次子,遠郎,生卒未詳。妣周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三子良龍、良壽、良雒。
信公之長子,本郎,生卒未詳。與妣合葬於嵩溪大路背蛇子壕。妣余氏孺人,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生一子良欽。
信公之次子,峻郎,生卒未詳。妣廖氏孺人。生一子良敬。
信公之三子,仍郎,生卒未詳。
信公之四子,傑郎,生卒未詳。
信公之五子,吉郎,生卒未詳。妣張氏。生卒未詳。生二子道凌、茂凌。

羅俊派下六世祖
巫良輔,嘉善公之長子,一字良才,號佐臣,生於唐咸亨三年壬申(672)四月十五日丑時,卒於唐開元二十一年癸酉(733)七月十七日寅時,享壽六十有二,葬於豬嘴山,虎形。妣黃氏孺人,閨諱連娘,生卒未詳,葬於山背,蛇形。生三子孟郎、仲郎、季郎。

良佑,嘉善公之次子,生卒未詳,又作良祐。妣○氏,生卒失考。
良爵,元郎公之長子,生卒未詳。妣胡氏,生卒失考。公與妣合葬蝦蟆排。生二子慶、廣。
良表,元郎公之次子,生卒未詳。元郎公之三子,良傑,生卒未詳。
良善,容郎公之子,生卒未詳。
良龍,遠郎公之長子,生卒未詳。
良壽,遠郎公之次子,生卒未詳。
良雒,遠郎公之三子,生卒未詳。
良欽,本郎公之子,生卒未詳。
良敬,峻郎公之子,生卒未詳。
道凌,吉郎公之長子,生卒未詳。
茂凌,吉郎公之次子,生卒未詳。

羅俊派下七世祖
巫孟郎,良輔公之長子,生於唐嗣聖六年己丑(689)三月二十四日亥時,卒於唐天寶六年丁亥(747)十一月初一日午時,享壽五十有九,原葬竹篠窩,遷葬 橋頭亂石嶺捲鼻,象形。妣黃氏孺人(閩譜作王氏),生卒未詳。生一子正綱(應郎),繼劉氏,生卒未詳。生一子正紀(穆郎)。

仲郎,良輔公之次子,生卒未詳。妣張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一子樂郎。
季郎,良輔公之三子,生卒未詳。妣張氏孺人,生卒未詳。繼謝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二子學郎、希郎。
慶郎,良爵公之長子,生卒未詳。妣張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一子樂郎。
廣郎,良爵公之次子,生卒未詳。妣范氏孺人,生卒未詳。合葬嵩溪銅盤尾。生二子清任、清序。

羅俊派下八世祖
巫正綱,孟郎公之長子,一名應郎,號登朝,生於唐景雲二年辛亥(711)六月十六日未時,卒於唐大歷六年辛亥(771)正月二十九日巳時,享壽六十有一,葬未詳。妣黃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一子常兆(粵譜作兆常)。

正紀(穆郎),孟郎公之次子,。妣曾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二子理郎、全郎。
樂郎,仲郎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捷郎。
學郎,季郎公之長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滿郎,止。
希郎,季郎公之次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二子効郎、動郎,俱外出。
清任,廣郎公之長子,生卒未詳。
清序,廣郎公之次子。妣張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一子肇生。

羅俊派下九世祖
巫常兆,正綱公之子,字祥瑞,粵譜作兆常, 生於唐開元三年乙卯(715)二月十四日酉時,卒於唐建中四年癸亥(783)七月十七日酉時,享壽六十有九,葬所未詳。妣蕭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二子銘鼎、銘祚(一名銘柱,或誤為錫祚)。
 
理郎,穆郎公之長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三子康郎、克讓、念隆。
全郎,穆郎公之次子,生卒未詳。
捷郎,樂郎公之子,生卒未詳。生一子玉齡。
肇生,清序公之長子,生卒未詳,葬新田排。妣張氏孺人,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

羅俊派下十世祖
巫銘鼎,兆常公之長子,字廷煥,生於唐天寶十年辛卯(751)十月二十日丑時,卒於唐長慶元年辛丑(821)五月初一日亥時,享壽七十有一,葬所未詳。妣王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二子選官、遴官。

銘祚,兆常公之次子,一名銘柱,運木江右,病歿。妣余氏,生卒未詳,改適。
康郎,理郎公之長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頌郎、克讓、念隆。
克讓,理郎公之次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二子恕郎、通郎。
敏郎,肇生公之子,生歿坟未詳。妣劉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二子祥秀、祥明。

羅俊派十一世祖
巫遴官,銘鼎公之次子,字陞級,生於唐大曆十年乙卯(775)四月十八日巳時,卒於唐長慶四年甲辰(824)六月初七日巳時,壽五十,葬於寨下。妣張氏孺人,生二子賜俊、賜傑。
選官,銘鼎公之長子,字陞級,生於唐大曆七年壬子(772)二月十九日卯時,卒於唐會昌四年甲子(844)九月二十日未時,享壽七十有三,葬於梅坑,人形,未山壬向兼丁亥分金。妣胡氏孺人,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生二子賜麒、賜麟。

頌郎,康郎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政郎。
通郎,克讓公之次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敦郎。
鞱郎,玉齡公之長子,生卒未詳。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宙郎。
簡郎,玉齡公之次子,生卒未詳。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寄郎。
祥秀,敏郎公之長子,生卒未詳,葬大○村口。妣陳氏孺人,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生一子萬。

羅俊派十二世祖
巫賜俊,遴官公之長子,字天伸。妣王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二子大綱(志乾)、大寧。(唐朝 ~ 年)   (北宋開寶年間967~975)

賜麟,選官公之次子,生於唐元和元年丙戍(806)八月十八日子時,卒於唐文德元年戊申(888)十一月初三日午時,享壽八十有三,葬於社壇背,鳳形,壬山丙向。妣陳氏孺人,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繼丘氏,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生一子志榮。

敦郎,通郎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密郎。
寄郎,簡郎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天生。
萬,祥秀公之子,生卒未詳,葬寨背。妣李氏孺人,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生二子範、紀。

羅俊派十三世祖
巫大綱,賜俊公之長子,字大綱,號正先,諱志乾,住寧化三都龍湖。授山西平陽府正堂,生於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二月十五日,卒於後唐明宗長興三年 (932)十月十八日,享壽六十有一,葬寧化蔣菜坪裡,金魚含水形,子山午向,其○原曾仙輩遺下,宋建隆三年(962)三月十一日午時,夫婦同安葬焉。妣 王氏孺人,生子光一郎。

志榮公,賜麟公之子,字耀先,號筠○,官別駕,生卒失考,公為遷葬大始祖青州公及列祖骸于嵩溪備嘗辛苦,詳稽事蹟,厥功甚偉,今其後裔居寧化者蕃衍昌熾, 其食報正無窮也,我後人追念千先猷,宜無忘公之功德也。妣丘氏孺人,與公同穴,葬于明甫公坟右,有坟圖譜,另載。生二子善繼、善述。
密郎,敦郎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二子申郎、雍郎。
天生,寄郎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喬郎。
範,萬公之子,生卒未詳,葬寨背。妣劉氏孺人,生卒未詳,葬與公同穴。生一子動洪。

羅俊派十四世祖
巫光一郎,志乾公之子,生卒失考,公由龍湖始遷上杭○中村漈頭,後又徙永定縣谿南里(按溪南原屬上杭明開永定始割屬焉)及大溪谿口居住。公葬于深塘蛇形, 碑始遷上杭中村漈頭,後又徙永定谿南,碑內刻有光缽品字為記。(按英德下隅鄉老譜,光一郎生三子十一郎、小六郎、小四郎,茲加入以備查考。)。妣俞氏孺 人,閨諱六娘,葬在金沙村烏泥坪楓樹下為記,金星形。生三子十一郎、小六郎、小四郎。
申郎,密郎公之長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溥郎。
喬郎,天生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乙郎。
動洪,範公之子,生卒未詳。妣阮氏,生卒未詳。生一子祚郎。

羅俊派十五世祖
巫小四郎,光一郎公之三子,生卒失考。夫婦二人於明宣德十年乙卯(1435)十二年十九日重合葬于葛蒲坪,坐西向東,戊山辰向(又作葬溪口上闈,甲山庚 向)。妣何氏孺人,閨諱十四娘,生卒失考,與公同穴葬葛蒲坪。生二子千一郎、千二郎。(按英德下隅鄉老譜,公生二子次即千二郎,茲附誌此,以備查考。)
運茂,善繼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二子應鳳、應龍。
運康,善述公之長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應舉。
運孚,善述公之次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應湖。
十一郎,光一郎公之長子,葬烏泥坪上美女獻花形。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乙郎。
小六郎,光一郎公之次子,早故無傳。妣賴氏孺人,閨諱五娘,生卒葬未詳。
溥郎,申郎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容郎。
乙郎,喬郎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二子庄宗、和生。
祚郎,動洪公之子,生卒未詳,葬于蝦蟆盤。妣范氏孺人,生卒未詳,葬于石子○。生二子佛送、官應。

羅俊派十六世祖
巫千一郎,小四郎公之長子,生卒未詳,葬福建永定縣溪口上闈,甲山庚向。妣李氏孺人,生卒未詳,與賴妣合葬。繼賴氏孺人,閨諱十一娘,生卒失考,葬於榨樹窩裡,庚山甲向。生一子大一郎,女一適劉,均貴一郎。
千二郎,小四郎公之次子,生卒葬未詳。妣○氏,生卒未詳。
容郎,溥郎公之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三子雲生、霞生、靄生。
庄宗,乙郎公之長子。妣○氏,生卒未詳。生一子贊郎。
和生,乙郎公之次子,遺。
佛送,祚郎公之長子,生卒未詳,夫婦合葬下沙村頭。妣伍氏孺人,生卒未詳。生一子祖保。
官應,祚郎公之次子,生卒未詳。妣○氏,生卒未詳。

羅俊派十七世祖
巫大一郎,千一郎公之子,字恢先,原住上杭縣九泰茶地廈科立居焉。其子各來廣東英德迎接奉養,歿世後,公子回福建原鄉,遷起祖妣金骸,與公合葬于英德縣蒲 嶺秀才嶺涼傘○石坡頭上,水龜形。公原有嘗田在東水,以供祭祀,後被族人盜賣矣。大一郎公與黃氏,與公同穴,合葬英德縣涼傘峰石坡頭上,水龜形。吳氏葬于 麻嶺嶂梭圳轉岡,海螺形。王氏葬鴨麻嶺,蛇形。妣吳氏孺人、黃氏孺人、王氏孺人。共生七子長念一郎諱仕聰妣李孺人居于蒲嶺高平埧、次念二郎諱仕成妣李孺人 居于英德堯山蒲東、參念三郎諱仕政妣張孺人居于惠州府金雞塔下、四念四郎諱仕宗妣王孺人居于長鋪東水徑都、五念五郎諱仕恭妣楊孺人居于永定谿南、六念六郎 諱仕敬妣李孺人、七念七郎諱仕猷妣何孺人居于永定溪口。

羅俊派十八世祖
巫念六郎,大一郎公之六子,諱仕敬,豐順湯坑一世,于南宋紹興間(1131~1162) 由寧化遷曲江,繼于紹熙間(1190~1194)再遷豐順湯坑開基。妣李氏孺人,生三子長忠厚(福),移嘉應州湯坑開基、次忠立(禧)、三忠和(祿)。
(又據記載: 公居寧化烏溪村,徙上杭九泰)。南宋紹興間(1131~1162)高宗年間,偕子入粵韶州、曲江、楊梅,為入粵始祖。入粵各地世系。長念一郎(仕聰),遷 廣東英德、蒲彾高、車頭、東埧世系。次念二郎(仕成)居英德、堯岩下。念三郎(仕政)惠州一世,于南宋紹興間,由寧化遷惠州開基,居惠州金雞塔下及豐順湯 坑口。念四郎(仕宗)潮州一世,于南宋紹興間,由寧化遷潮州開基,再衍大埔、英德、歸仁,仍居長鋪水東竹徑都。念五郎(仕恭),居永定谿南。念六郎(仕 敬),豐順湯坑一世,于南宋紹興間(1131~1162)由寧化遷廣東曲江,繼于紹熙間(1190~1194),再遷豐順湯坑開基。念七郎(仕猷)居永定 溪口。
◎七房念七郎,仕猷,名曰二十郎,《字福謙,原居寧化烏溪村,因營潮郡生意,取道潮州府豐順縣湯坑南田都,病故後,其子念八郎肇基於此》,生一子祈,祈生 七子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伯四郎、伯五郎、伯六郎、伯七郎。伯七郎再傳十二世孫巫需,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遷台。


巫羅俊公傳下禧公通派世系
興寧羅岡開基始祖通派世錄 (居廣東興寧縣羅岡洋塘堡)
羅俊派十九世祖〈禧派一世〉
巫忠立,念六郎仕敬公之次子,字忠立,諱禧,法名二十八郎,妣謝氏孺人,生一子回。
『宋文學祭酒,敕授修職郎。生南宋淳熙元年甲午(1174)七月十一日申時,卒南宋寶祐六年戊午(1258)二月初一日巳時,壽八十五。』
『由閩汀永定谿南徙,居廣東興寧縣羅岡圩洋塘堡,七星伴月形開基始祖。』
『公積善貽謀,手置洋塘半徑十三都司,黃沙溪、乾田、小眼等處,田宅百餘頃。 原基於清光緒,改建為忠立公祠,祠門池塘,祠背墓地,每年另供租稅,墓在興寧羅浮司徐田村,鷓鴣○嶝楓地,沖天鳳形,坤山。良有頌載,藝文譜。墓載墳圖譜傳,詳家傳譜。』
閨諱八娘謝氏,生南宋乾道六年庚寅(1170)二月初一巳時,卒于淳祐四年甲辰(1244)十月十一日申時,壽七十五,妣墳相傳在徐田鄔,屋背山頂,蟠龍形,為劉姓所佔。
『禧公在儒學正堂。子孫移居廣東省惠州府興寧縣羅岡,小地名鋤田,又乾田又手置洋塘半徑十三都、黃沙溪、乾田上、小眼等處。』

『戶部巫氏族譜通派』
廣東巫族始祖,禧公於宋朝末季,自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移居廣東省嘉應州興寧縣羅岡。初生一子巫回,厥後藩衍瓜蕃,寧居已荒大也。於是有徙之龍川縣之 下塔者世傑公之貽謀也。 有徙之長樂縣者則貴甫公之眉字也。又有徙陸川者、英德者、會昌者、河源者、海豐者、翁源者、亦皆各諸先公之令圖也。有徙之程鄉者則道興公、貴甫公之苗裔 也。然長樂以下,隔離廖廓,其子姓麼或詳攷俟後查悉,另為續載。
『十九世祖廣東大始祖巫忠立公,諱禧公,念八郎,法名二十八郎,妣謝氏四娘,生一子回公。禧公遷廣東興寧、羅岡。積善貽謀,創業垂統,手置洋塘半徑十三 都、黃沙溪、乾田上、鋤田、小眼等處。田宅百餘頃。雖生一子,厥後寢熾繁昌,迄今一十餘世,子孫萬億丁,繩繩蟄蟄,蔚為科第名家,迺稱著姓,追鎙溯本源, 我公之明德遠也。禧公壽八十五歲,葬于興寧縣羅崗圩,小地名鋤田圩乾田釘楓樹下,坐南朝北,係鳳形,坤山艮向兼申三分。生于甲午年(1174)七月十一日 申時,終于戊午年(1258)二月初一日巳時。妣謝孺人,生于甲午年(1170)正月十一日申時,享年七十五壽,葬于興寧縣羅崗洋塘半逕十三都,小地名乾 田上又鋤田,盤龍形又喝蟠桃形,坐北朝南係癸山丁向 』

(十九世)長子巫福、次子巫禧、三子巫祿。巫福遷廣東梅縣,後遷乳源、樂昌、江西贛南、諸縣及湖南柳州、宜章、永興等縣。

(十九世)巫祿公遷江西、湖南、廣西、四川、江西之龍泉、萬安及贛南均是祿公之後代。

(十九世)巫祈公是仕猷公之子,住永定大溪谿及羅灘,后生七子(二十世)長子伯一郎居深壙; 二子伯二郎遷廣東; 三子伯三郎遷梅縣單竹; 四子伯四郎仍居永定谿口; 五子伯五郎遷天公漈,又遷上杭漈頭; 六子伯六郎生三子(二十一世)長子三八郎創業於大溪; 二子四九郎開基于撫溪後遷萬安漂神; 三子庚五郎及四子庚九郎之孫(二十三世)遷潮州、饒平、大榕社、五接鄉等處。(二十世) 七子伯七郎公居羅溪、后遷江西龍泉。(二十一世后各派名單,詳見其他宗支族譜)。

羅俊派二十世祖〈禧派下二世〉
巫回,公字曰回,法名六十二郎。按英德下隅鄉譜,公諱聰儒學生員,建有鄉賢巫回公墳祠,在羅岡圩內,宋文學,公齒德俱尊,孝行足式,南宋景定五年(1212)榮膺冠帶,鄉飲大賓。
『諱回公,法名六十二郎,德壽相。因榮膺公典本縣冠帶,鄉飲大賓。公生于甲寅年(1194)正月十五日辰時, 卒己巳年(1269)二月初三日午時,壽七十六。葬嘉應州興寧縣羅岡圩,白象捲湖形,坐南向北,巽山乾向兼巳五分金軫四度。妣凌氏滿娘,生于丙辰年 (1196)十月初一日辰時,終于戊子年(1288)七月初十日寅時,享年九十三壽。葬于嘉應州興寧縣黃沙溪花樹下眠牛形,係癸山丁向兼子一分。所生五子 長景發、次景成、三景新、四景茂、五景松。』
『生南宋紹熙五年甲寅(1194)正月十五日辰時,卒咸淳五年己巳(1269)二月初三日午時,壽七十六。葬廣東興寧羅岡圩肚裏(原名珠鼓隘竹仔圍),巽 山乾白象捲湖形,明萬曆間被奸人惑作船形,遂移圩場圍裏,前後左右原為巫姓糧地,至今每年仍納糧米一斗二升,計田六畝四,圍立有界址。清嘉慶十七年 (1812)縣令仲振履,給示禁碑 (詳墳圖譜)樹立圩內,並有糧店池塘空地,每年供租為秋祭費,自清迄今,屢有訟案訟詞,詳譜內傳,詳家傳譜。民國十九年(1930)合七省宗人建興鄉賢巫 回公墳祠,,並立謝縣長保護古蹟佈告,兩套刻石豎祠內牆壁。閨諱六娘,生南宋慶元二年丙辰(1196)十月初一辰時,卒于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七 月十六日寅時,壽九十三,葬黃沙溪口眠牛形,坐子癸』。(羅浮黃沙溪距羅岡35公里)。
(二十一世至四十七世存另外二檔)
巫德箕整理建檔,請宗長賜予指教,須增修時請通知,謝謝。(2004年印製出版)

引用自http://hi.baidu.com/dw_wef/blog/item/512a21135b96db2bdc540103.html

張貼留言